发布时间: 2025-08-08 00:16:03 | 作者: ob体育最新宫网入口
云鲸智能的张峻彬以全球首款自动清洁机器人打开家用服务市场、月之暗面的杨植麟用AI大模型技术引发全球关注、速腾聚创的邱纯鑫依托激光雷达方案驱动无人驾驶革命……在我国的科创版图上,一群来自广东潮汕的青年创业者正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敢闯敢拼的精神,创立了一批前景无限的“独角兽”企业,以硬核科技重塑着产业格局。
事实上,这些年轻创业者的成功并非个例,而是广东科学技术创新生态日益完善的生动体现。在上述创业者的家乡潮汕,同样也活跃着一批为区域科创事业添砖加瓦的青年才俊——依托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孵化成立墨格微流科技(汕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墨格微流科技”)的青年科学家董正亚,便是其中一员,他带领团队在超声微反应器这一细分领域突破国际技术壁垒,用“汕头智造”撕开了全球精细化工产业的一个缺口。
“超声微反应器就像一把纳米尺度的手术刀,能够迅速有效地雕刻材料的纳米尺寸形貌,解决纳米材料很难精确生产的工业难题。”在墨格微流科技办公室内,董正亚带领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调试着他们自主研发的最新产品,“它的技术重点是如何把分散的超声波能量聚焦到几毫米的微通道中,就像把剧院中发散的声场能量汇聚到一根绳子上。”
据了解,2016年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后,董正亚先后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从事微流控技术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超声微反应器技术及其在纳米脂质体、纳米乳液、纳米材料、体外检测微球、医药中间体生产中的应用。彼时,国内各行业的高端纳米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国产化的进程面临核心材料的“卡脖子”困境。
“微反应器是制造纳米材料的‘工业芯片’,我们一定要掌握自主权。”2020年回国后,董正亚敏锐地捕捉到产业痛点,依托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和汕头大学等产学研平台组建研究团队,开启技术攻关,并在2021年入选国家重点人才项目。
此后,董正亚带领研究团队攻克了超声波声场衰减、谐振失稳等世界性难题,成功开发出全球首台模块化超声微反应器,并利用柔性接口和分布式控温将超声微反应器的体积放大到了几百毫升、稳定运行时间提升到数十小时,单日产能突破1吨,实现了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2022年3月,墨格微流科技成为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孵化成立的首家产业化公司。“目前公司已完成两轮数千万元融资,估值近2亿元,成立3年来累计营收超1500万元,并于去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现有全职职工48人。”董正亚透露,这项突破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多个行业的“游戏规则”,不仅让药明康德、恒瑞医药、拉芳家化等龙头制药、化妆品、精细化工企业主动递来订单,而且也让多个国际企业纷纷下调同种类型的产品价格。
在实验室与公司办公室之外,董正亚还有另一个“战场”——作为广东省人大代表中的一名科研人员,董正亚深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重点是科学技术创新。为此,这位青年科学家化身“产业医生”,从自己产业转化工作出发,积极了解汕头市科学技术创新的现状、遇到的困难并思考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科技型初创企业的研发投入大、市场验证时间长,假如没有持续资金和资源支撑,企业很难发展壮大,是汕头鼓励科学技术创新的大环境吸引了我。”谈起来到汕头“创业”的经历,董正亚说,他认为汕头是很适合初创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的试错成本更低,宜居的环境也让汕头更适合科研团队潜心技术攻关,“省实验室和汕头市政府在科研资源和经费上的全方位支持正好解决了初创企业的燃眉之急,我们省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已经孵化了7家科技公司,目前都在茁壮成长。”
因此,在当选为广东省人大代表后,董正亚很关注影响科研创新的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并以严谨细致的科研精神,就怎么样提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创新驱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水平积极建言献策。2023年,董正亚与调研小组深度调研后,整理撰写了一篇长达3万多字的调研报告《汕头市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需求报告》,提出要制定政策大力引进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整合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创业园、风险投资基金等创新资源,打造粤东地区的科学技术创新聚集区——汕头市科学城。
如今,上述这份沉甸甸的报告正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汕头科学城作为汕头市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地、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器、人才引进和交流合作主平台,正在加快聚“新”成势,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董正亚主导的超声微反应器技术共享平台,为本地企业节省了巨大的设备投入,墨格微流科技团队中多名核心成员选择扎根粤东发展。
“作为一个新汕头人,在汕头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我正走在科研人员创业助力本地产业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我希望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董正亚说,他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导和带动更多人才投身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浪潮,推动汕头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紧密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地方产业竞争优势。
如何推动“双碳”行动落实落地,促进“双碳”产业创新发展?11月18日,首届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双碳创新发展大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国内外数十位大咖,围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碳市场建设、碳汇项目开发等热点
11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我国将在2025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有序推进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我省紧跟其后,发布
——四十年,是一道产业印记的长度,记录着思蓝德风雨兼程,开拓奋进,稳健发展的速度;更是一次跨越里程的标尺,丈量着思蓝德与时俱进,蓄势聚能,创新发展的高度。 峥嵘四十载 聚势新征程∣202
以恒有 机硅受邀参与工程建造协会规范《定制门窗工程作业规程》(送审稿)检查会 2021年5月28日,工程建造协会规范《定制门窗工程作业规程》(送审稿)检查会在北京紫光楼(主会场)和广东坚